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政務資訊  >  縣區動態  >  正文

縣區動態

龍陵:石斛“鮮條”變“楓斗” 市場銷量不用愁

發布日期:2023-01-06 14:51     來源:龍陵新聞      點擊量: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石斛是新鮮的草本植物。但是隨著一根根石斛鮮條變成一顆顆楓斗,價格也就發生了很大變化。在龍陵縣9000噸的石斛鮮條產量中,絕大部分要加工成楓斗,這么大的量又是哪些人來完成的呢?

undefined

在龍陵,石斛鮮條通過烘烤、繞條、打磨、拋光等系列操作會被炮制成一顆小小的楓斗,不僅能充分發揮石斛的藥食價值,還能延長儲存時間,很多種植戶都會將采收到的石斛鮮條加工成楓斗出售。

undefined

龍新鄉荊竹坪村韓家社小組村民陸清梅今年種植了10畝石斛,收獲了一萬多斤鮮條,預計收入20萬元。不過,為了迎合供不應求的市場,她準備把70%的鮮條加工成楓斗,延長銷售時間,轉化成更高的經濟利益。

undefined

龍陵縣龍新鄉荊竹坪村韓家社小組村民陸清梅說:“差不多5斤左右鮮條就可以加工1斤楓斗,加工費是50元1斤。我就差不多留了七千斤左右,自己加工,又找旁邊加工楓斗的工人幫加工了一些?!?/p>

undefined

龐大的需求直接帶動了楓斗加工這項投資小、賺錢快、利潤高的“庭院經濟”,很多婦女和老人足不出戶就能賺到“零花錢”。今年36歲的龍山鎮核桃坪村以紅木小組村民許會美就是精品級楓斗背后的加工者之一,只見一根石斛條在她的手中快速“纏繞”幾秒鐘,一顆外形美觀、肉質緊實的楓斗就成形了。從“青銅”到“王者”的轉變,除了熟能生巧,她每年還免費參加2至3次標準化、專業化的楓斗加工培訓和競賽。

undefined

龍陵縣龍山鎮核桃坪村以紅木小組村民許會美說:“我們一開始學做的楓斗我也覺得很好了,但是經過縣上培訓后又反思過來我們之前做的一點都不好,條子不外翻,還漏洞,均勻度也沒有?,F在來找我做石斛的人相當多,貨也多,主要是我忙不過來?,F在加工石斛一年的收入是4萬多元,我還能照顧到家?!?/p>

undefined

在龍陵,通過組建本土師資團隊、長期送教下鄉、開展精準培訓等,一支像許會美這樣的農村技能人才的隊伍在不斷地學習與實踐中日益壯大。

龍陵縣益民職業培訓學校校長段興恩說:“通過培訓,效果非常的明顯。一方面是對整個龍陵石斛產業的發展來說,延長了產業鏈,保證了種植戶的利益;另外一方面是解決了5萬多的農民,特別是婦女就地就業,每年平均每個婦女加工楓斗的收入都是在1萬元以上?!?/p>

undefined

目前,龍陵縣共有5.6萬人從事石斛楓斗加工,2022年預計實現初級加工收入7億元。

影音先锋在线资源观看